工业4.0不只是概念的事儿

编辑:Eight戒      关注:14580      2015-08-31 22:19:32
0

  中国工业4.0蓝图

  眼下工业4.0成为热门的话题,据说还有这样的专业研究所,专门从事工业4.0的研究。这个钱可能花瞎了,还不如拿这钱去研究工业机器人呢。

  在这背后,存在着一个中国人的企图心,在工业领域赶超世界,成为工业强国乃至老大。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个命题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命题吗?

  当有人在说这些事、想这些事的时候,我希望大家先看看英国非主流经济学家舒马赫,在30多年前写的那本书《小的是美好的》。看完这本书你就会变得冷静了,面对工业4.0的话题,就不会那样亢奋或焦虑了。

  工业4.0只是手段

  中华民族在没有工业化之前,已经存在了几千年。改革开放之后,我们与狼共舞了30多年,有目共睹的现实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人,三人行必有中国人。中华民族的生存竞争能力,根植于千年传承的文化。与此相比,技术乃至工业层面上的事情,只是细枝末节。

  工业4.0只是手段,我们不能在手段上设立企图心,我们应该在目的上设立企图心,这就是为中华民族谋求福祉。否则就是本末倒置。

  只要我们在改革开放上,保持足够的温度和力度,只要我们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企图心,工业4.0是迟早的事。如果我们全社会都能达成共识,谋求中华民族的幸福,那么工业4.0早点晚点又何妨?

  与担忧者的性情相反,有人则把工业4.0看作是机会,看作是赶超世界的机会。这种观点只有一些学者才想得出来,现实中的实业家是不敢这样想的。现实是具体的,工业领域中“人、机、料、法和系统”,无论哪个层面都表明,我们还在工业2.0的水平上。实践中的企业一定会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跨过工业3.0,直接进入工业4.0?

  稍微接点地气的学者就会说,达不到工业4.0,那我们就做工业3.5吧。  有良知的学者罗宾斯曾经说过,企业及其管理学领域到底犯了什么毛病?名词、概念、说法年年翻新,使那些没有定力的企业,在赶时髦中疲于奔命。

  竹竿打月亮,差的不是一点

  在竞争性行业,至今没有很好的产业组织方式,无法在短期内用互联网的方式,把相关企业连接起来,更不要谈集成化和智能化,从原辅料到零配件到产成品生产。或者从需求到研发到制造,构建起一个互联网化的产业生态链。

  现实的情况是,很多龙头企业或商界领袖企业,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业组织方式”,甚至连自己的企业都没有组织好。说得夸张一点,这些企业往往是一个老板,带着一群助手在那做买卖。

  很少有这样的龙头企业或商界领袖企业,会出来扮演产业链的组织者角色,像日本丰田公司那样,认认真真地把供应链组织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关系体系。包括持续的帮助和扶持供应链厂家,并与他们共享产业价值链的长期价值和短期利益。

  相反,更多的是用自己在产业价值链中的谈判地位,包括品牌的影响力和靠近消费者的相对位置,倒逼供应链,挤压他们的利润空间,拖欠他们的货款,强迫他们短期内扩大产能并不予以订单承诺等等。

  当市场出现疲软,或降价促销的竞争压力太大时,这些龙头企业就开始跨界操作。几年以后,它们已经成为不相关多元化的企业。它们的战略通常是,以房地产为龙头,以商贸和证券为支柱,在商言商,全面发展,争夺阳光下的利润。

  工业4.0意味着要把一个个企业连接起来,要有真正意义上的产业组织者,用互联网的手段把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连接起来,想想就知道这里面的差距有多大了。

  如果我们再往细节上看,那困难就更大了。凡是了解中国现状的人都知道,在这些行当的供应链上,集聚了一批素质与装备参差不齐的中小企业,有的甚至是手工业作坊性质的工厂,难以对它们进行有效的组织,形成供求一体化的关系体系。我想,不会有哪家龙头企业愿意去整合它们,把它们组织起来,或是在物理层面上把它们集成起来。

  其中绝大多数供应链企业,离自动化或信息化差得太远。用农民的话说,好比竹竿打月亮,差的不是一点。

  据说供应链管理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就拿饮料或服装这类供应链很简单的企业来说,要把供应链管起来,没有个三五年根本做不到。

  何况现在要用互联网的方式,把这些企业及其作业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想想就知道了,这有多难。


1234
关键词工业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