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走进中南海 先进制造与3D打印

编辑:Eight戒      关注:2044      2015-09-01 12:38:49
0

  8月21日下午,中南海迎来了一位特殊的“送餐员”。他个头不高,却能包揽下自动送餐、空盘回收等多项任务;他始终面带微笑,用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介绍餐厅的招牌菜。

  这位与众不同的送餐小哥是一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智能送餐机器人,一同出现在中南海的,还有由3D打印技术制造的航天部件、医疗器械等。

  当天下午,国务院第一次专题讲座开讲,主题是“先进制造与3D打印”,听众是国务院的全部“班底”。

  第一次专题讲座

  8月21日下午,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变成了一间临时讲座场所。翻翻新一届政府以往的新闻通稿,以国务院名义组织专题讲座,这还是头一回。

  再看一眼“听众”名单,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门和央企、金融机构的负责人悉数到场。为了提高办公效率,国务院召集会议一般只邀请该领域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参加。涉及到副总理级别的,一般只邀请该领域分管副总理参加。像这种国务院所有领导“全勤”的活动并不常见。

  国务院第一次专题讲座的题目很“潮”:先进制造与3D打印。主讲者是一位70岁的白发老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重大专项技术总师、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卢秉恒。

  卢秉恒是我国著名的机械制造和自动化领域科学家,也是我国3D打印领域唯一的工程院院士。他在国内率先开拓了光固化快速成形制造系统,大大缩短机电产品开发周期。

  国务院第一会议室内历来“惜时如金”。常务会议上,部长们的汇报时间原则上不超过10分钟。可能是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给领导介绍更多内容,卢秉恒讲课时不断加快语速,对讲稿中的一些段落有时仅举其要。

  作为本次讲座的主持人同时也是“听众”,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很快注意到这点。他马上插话道:“卢院士,您敞开讲,不用赶时间,我们今天主要就是听您讲。”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卢秉恒透露,两三个月前就接到了关于此次讲座的邀请。当天下午,讲座持续了约45分钟,他介绍了我国制造业发展现状、世界3D打印主流技术和将带来的科技重大突破,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他回忆道,“总理他们听得非常认真,还问了不少问题”。至于为什么选择3D打印作为首次专题讲座的内容?卢秉恒认为,这与3D打印背后的制造业、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密切相关。这一概念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被视为“用三个10年完成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的第一个10年路线图。

  “当今技术革命对经济发展、推动经济升级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我们正在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是用创新的手段来推动创业。”李克强在讲座开始前表示,“今天这个专题讲座就是为了增加我们的知识,启发我们的创新思维。”

  释放出三个信号

  在听完讲座后,李克强谈了三点感受。其中提纲挈领的三句话,释放出耐人寻味的信号。

  “推动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要有新理念。”李克强谈的第一点,是基于对中国制造、中国产业乃至中国经济的辩证认识。一方面,中国的产业水平仍处在世界产业链中低端,另一方面,中国也有优势,包括市场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完整的工业体系。

  优势如何激活?李克强指出:需要增加一个关键点,这就是新理念。3D打印之所以被视为一项颠覆性的技术,就是因为它给制造业带了全新的理念。等材制造已有3000年历史,减材制造也经历了300年,而诞生不过30年的3D打印,将把人类带入“增材制造”时代。

  “这给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中国发展到今天,必须瞄准下一个发展阶段,实现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就需要在理念上提升一个层次。”李克强说。

  他认为这一理念非常符合我国国情。因为我国的自然禀赋并不占优,人均资源占有量在很多方面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增材”的发展理念,很可能会对我国的发展方式带来颠覆性的重大转变。

  李克强谈的第二点是“经济迈向中高端,必须要有关键手段”。既然在自然资源方面能够运用“增材”新理念,那么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关键,就是要充分迸发大众智能。靠什么?靠互联网。

  “现在有人在争论,到底是‘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实际这两者有许多相通之处,都是运用各种方式,把迸发智能的众创带动起来。”他说,“互联网+”的实质,是把众扶、众需、众筹、众包聚集起来,提供一个更大、更广阔的平台。这和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一样,也是对体制的一个重大创新和改造。

  “中国要实现‘双中高’,必须要有基本依托。”在李克强提到的第三点中,“基本依托”指的就是他一直强调的中国经济“新动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他对卢秉恒讲座中提到的“极客”十分感兴趣。所谓“极客”是指那些特别痴迷于技术和创新的人。卢秉恒在讲座中提到,美国的创客和极客,1/3在高校,1/3在自家车库,1/3在孵化器。

  李克强就此对比说:中国有9亿劳动力,每年毕业700多万大学生,如果能把这些力量发挥出来,把众创发展起来,就能让大量创新在创业中迸发。

  最后,他总结道,尽管当前中国发展面临不小的下行压力,但仍有巨大的潜力和回旋余地。只要在新理念上取得突破,在关键手段上取得长足进展,再附之新技术的支撑,就完全能够长期保持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