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机电工匠精神:技能传承 扎根一线

编辑:Eight戒      来源:中国航空报      关注:6082      2016-05-16 11:38:43
0

  走进中航工业南京机电102生产厂房,生产设备的轰鸣声伴随着一个个忙碌的蓝色身影。他们当中,“江苏省首席技师”、“中航工业技术能手”丁正荣正在操控着自己的数控机床,郎旭东则是领他进门的师父。徒弟都“首席”了,这师傅该有多牛呢?

  “郎旭东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诞生于2013年,由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评定,当时全江苏省也仅有5个。工作室的创办人郎旭东目前是南京机电十一分厂厂长,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机电人。从十一分厂的现场操作工,一步步成为数控车高级技师、“中航工业技术能手”、“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江苏省技术能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的获得者。郎旭东陪伴着十一分厂、陪伴着南京机电走过了整整20年。这些年,郎旭东一直在学习,在成长,更是用自己的专业学识,建设了一支技术能手团队。工作室现有的26名成员,多为中航工业首席技能专家、特级技能专家、高级技师、全国技术能手、江苏省技术能手、中航工业技术能手,每位成员的经历都是一部精彩的奋斗史。

中航工业南京机电生产厂房

  工作室最重要的任务是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飞机零件普遍都具有结构复杂、加工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工作室设置在厂房里,就是为了能够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在问题出现的第一时刻能够现场解决问题,提高产品生产效率。

  有一次,某产品空气起动机发生“碰撞”故障,为解决令人摸不着头绪的难题,郎旭东带领工作室大师们在现场一个个零件拆解排查,用半天时间最终判定是由于涡轮圆柱度与两处垂直度未同时达到图样要求造成的。而引起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磨削过程中砂轮垂直于轴的切削力,经过反复实验发现,无论采用加工精度如何高的设备,加工质量不稳定这一难点始终无法得到解决。最后,郎旭东决定改变加工方式,以车代磨。生产方式的转变看似简单,其背后大量的试验却是不为人知的。身经百战的大师们都是从小兵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靠着在日常的摸爬滚打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他们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交付。

  “郎旭东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成立不到3年的时间里,先后荣获江苏省、中航工业、国家级等各种奖项11项。这些奖项的背后,都倾注了全体南京机电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和勇于攀登的航空人精神。

  技能大师工作室一系列创新成果也给南京机电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仅在2013年,由大师们的技术创新就节省了加工费用33万元,2015年更是节省了102万元,2016年工作室确立了170万元的目标。

  3年来,南京机电的技能大师们还不间断外出接受培训,并为内部员工授课300多课时。大师们说,生产的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电脑屏幕前,更多的还要鼓励技能达人参加各类技能大赛,在比赛中交流学习,提升自己。

  丁正荣的高徒王晓福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了优胜奖,也先后获得了“中航工业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技术能手”等许多荣誉称号。这样的高徒也正是在3位严师的传带帮下成才的。刚入单位时,王晓福主动申请换到数控车工种,几乎从零起步。丁正荣则不厌其烦地为王晓福讲解数控车编程的基础知识,并专门打印相关程序范例供他学习,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心得传授给他。在“郎旭东技能大师工作室”的旗帜下,一大批年轻技术能手正在南京机电茁壮成长起来,他们挑起了南京机电科研生产的大梁。

  “有一天,他们一定能超过我,我也期待着他们走向更广阔的舞台!”郎旭东站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门前,对未来有着满满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