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出现“工业4.0”模式智能制造工厂

      关注:7148      2015-04-27 00:50:01
0

  全球IT制造业的目光,再次聚焦深圳。投资244亿元的华星光电二期,昨天正式量产,深圳由此再添一条8.5代液晶面板线,项目设计产能为每月12万片,主产大尺寸面板,9月实现满产。

  加上一期生产线,占地达60万平方米的华星光电8.5代线厂区,全部量产后每月产能26万片,将成为全球液晶面板行业规模最大、效率最高的8.5代线,由此掌握大尺寸液晶面板的国际话语权。

  缘何全球效率最高?TCL集团总裁、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CEO薄连明自豪地说,华星光电已经具备了工业4.0的雏形,强大的信息化系统和智能制造支撑起8.5代线的高效运转。在“中国制造2025”大背景下,华星光电已经成为智能制造领域的领跑者,有望全面提升中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

  无灯工厂高度智能化

  华星光电拥有亚洲最大的单体厂房——10万平方米。

  如此大的厂房,工作人员却只有几十人。记者透过玻璃看过去,车间里基本没人。“我们基本是无灯工厂。整个生产过程,全都依靠机器手臂自动化控制、智能控制。”薄连明说。

  “这种高度智能化的信息生产系统,其作用甚至要大于CEO。”薄连明告诉记者,一块玻璃基板进入生产线后就被打上条码,这些数据将终身保存。“生产中产生的成千上万数据参数,都将进入华星光电信息系统,并做后台处理。”

  这让每块华星光电的面板,都有据可查。假如一台用了华星光电面板的电视机在若干年后坏了,能通过条码一直追溯到此前的车间里,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分某秒,某人负责这块面板。

  工业机器人让生产实现了全自动化。薄连明透露,工厂里两台机台之间的连接设备,全是机器人操作。同时,从玻璃基板、白玻璃进入到产品下线大约需要13.5天,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机台通过自动化设备连接,中间有储备的设备卡匣,什么时候恰当地转到下一个机台运作,都有严格的数据计算。

  “机器人操作更精确,还可以防止人为干预和污染,提高产品质量。”薄连明坦言,智能制造和信息化技术真的让华星光电如鱼得水。

  华星光电每天要对众多参数进行分析处理,生成有关品质、良率、支撑稳定性等方面的信息。这些数据信息与企业ERP系统、CIM系统等一起,形成一套BI(智能分析)系统,以此支撑每天公司的决策。薄连明深有感触:“对我们来说,离开智能制造,将不可想象。”

  信息系统成企业“大脑”

  每天上午8点40分,华星光电要在“战情室”开一个约30分钟的晨会。

  此时的“战情室”,聚集30多名高中层管理人员。巨大的墙壁上,悬挂着8块液晶屏,分别从市场、销售、生产、良率、库存、品质、新产品开发、财务数据等8大模块,展示前一天7时30分到当日7时30分一天里公司各方面的实时信息,供管理层统一查看、分析、处理。

  8大模块经过精心设计,涵盖管理决策中必须包含的重要信息。薄连明说,这些数据为公司快速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这就是华星光电的BI系统。2013年基本建成,完全是自主开发。通过BI系统,实现了内部各部门的信息共享,提高了执行力和市场反应能力,并且由于信息连续性的增强,可以寻找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决策效率,让管理变得简单。

  事实上,德国“工业4.0”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用网络技术来决定生产制造过程,且制造本身也是信息处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华星光电的模式与“工业4.0”不谋而合,符合“中国制造2025”的方向。

  在华星光电,整个智能制造环节的管理中枢,是其根据生产环节进行信息汇总和分析管理的BI系统。目前,这一信息化系统充当着华星光电的“大脑”。

  “这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薄连明说,如果说华星光电在管理和决策的效率方面有什么秘诀,就是因为拥有强大的BI系统。

  巨额IT投资初具“工业4.0”

  较之德国“工业4.0”,中国制造业相对落后,还处在工业3.0甚至2.0时代。

  华星光电不甘落后。从建厂开始,智能化和信息化就融入了企业基因。每年,华星光电投入IT系统的资金高达数亿元。

  “华星光电已经具备了‘工业4.0’雏形。”薄连明说,其信息化系统集成度非常高,而且集成了公司的运营管理系统,甚至替代了人的一些基本功能。“比如,一条生产线的工序良率出现了问题,就会自动报警,并自动提示如何调整。”

  在华星光电庞大的智能制造体系中,除了作为“神经中枢”的BI系统,还有其它众多信息化系统,分别承担着不同的分析与管理任务。目前,华星光电内部共有8个系统,包括ERP、PLM等,这8个系统最终集成到各种不同用途。

  8个系统不仅在深圳运转,还将复制到华星光电在武汉新建设的t3(三期)生产线上。薄连明透露,华星光电在武汉的工厂设计、管理模式跟深圳一模一样,整个IT系统也是同一群人在做。目前,华星光电武汉t3工厂虽然还没有启动,但是ERP已经上线,全部是深圳这边系统的延伸和拷贝,以后还能复制到第四个、第五个工厂。

  在TCL董事长兼CEO李东生看来,传统制造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工业能力的建设永远是根本。华星光电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实现了科学决策和智能制造,有望成为中国“工业4.0”的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