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机器换人”东风 船舶工业实现“鸟枪换炮”

编辑:Eight戒      关注:10702      2015-06-02 08:23:35
0

  日前,广东省东莞市第一家民营“无人工厂”投入建设,这标志着广东省“机器换人”战略进入新阶段。该战略自去年开始实施,目标是到2017年广东60%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使用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生产。据了解,大力推行“机器换人”计划的并非广东一地,上海、重庆、沈阳、青岛等地也加入了这一队伍。“机器换人”的好处显而易见,对船舶行业也是如此。在我国许多地区以空前力度推动机器人应用于制造业的背景下,船舶行业完全可以依托相关项目、争取补贴资金,借这一“东风”实现“鸟枪换炮”。

  船舶行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我国一家普通的大型造船企业用工人数动辄达万人。因此,劳动力成本的日趋上升、劳动用工管理的错综复杂是船舶企业面临的大难题。对船舶行业来说,实施“机器换人”对解决这一难题有诸多益处。其一,可以降低人力成本。在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减的趋势下,船舶行业急需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化解劳动力紧张的矛盾并降低造船成本。其二,有利于稳定人力资源队伍。船舶行业的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对劳务工特别是年轻人缺乏吸引力,“用工荒”现象几乎年年出现。

  如果一些艰苦岗位的工作由机器人来完成,那么,船舶行业对年轻劳务工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劳务工队伍也会随之稳定很多。其三,可降低人员管理难度。由于船舶行业特殊的用工模式,企业劳动者有多种身份,分属的直接管理机构也不同,管理起来十分困难。而机器人的应用可大大减少劳务用工量,使劳务管理变得简单、顺畅。此外,使用机器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作业精准度,降低返工率,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大力推广应用机器人、提升自动化率是船舶行业提升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应借政策“东风”发力,在造船自动化、智能化方面上一个新台阶。

  当然,船舶行业不同于服务类行业,与汽车等制造业在生产模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机器人的推广应用可能比其他行业的难度更大。首先,工业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还有待提升。船舶行业作业场地特殊、空间复杂,零部件庞大,对机器人的智能化要求更高。其次,船舶行业的规模化和批量化生产程度不足,产品的非标准化和定制化特点明显,因此使用机器人所能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效果远远不如大批量生产的汽车等行业。最后,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高,目前每台价格在50万元左右,而且由于船舶行业作业环境特殊,其维护成本也不菲。

  虽然船舶行业推广应用机器人存在不少问题,但自动化、智能化是船舶行业的大势所趋,我们必须努力去适应。有数据显示,目前,印度劳动力每月的平均工资(按人民币计)为600元,越南为1000元,中国则为3000~4000元,我国船舶行业的劳动力成本日趋昂贵。而且,未来2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将会增加 1倍,届时,船舶行业很可能将面临“一工难求”的局面。在这种趋势下,用更多的机器“换人”是船舶行业无法避免的选择。

  当前正值船市低迷期,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中,生存下去是许多船企的当务之急。投入巨资购买机器人,建设机器人生产线,花费时间与资金培训员工,对这些船企来说,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主管部门应从船舶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出发,从提升未来竞争力的高度来制定规划,将提升造船智能化水平列入日程;要利用多地大力推进“机器换人”战略的机会,争取相关项目和资金支持,在一两家船企中开展“机器换人”试点。我们可以在试点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摸索规律,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在试错中改进,在失败中创新,为船舶行业“机器换人”探索出一条可行之路,从而在未来的竞争中掌握主动。